English

怎一个“换”字解决得了

1999-11-27 来源:光明日报 王东 我有话说

随着中国国奥队参加悉尼奥运会亚洲预选赛的失利,霍顿的去留问题也成为最近一段时间来各类媒体纷纷报道并猜测的话题,中国足协在召开了全国甲级足球俱乐部教练员会议之后,向新闻界公布了会议的主要内容,其中一句“大部分教练不赞成霍顿的留任”立即引发了广大球迷和新闻媒体的各种联想。

在中国足坛历来都有这样一个规律:每次当国字号球队参加世界杯或奥运会预选赛未果,该届主教练的历史使命也就随之结束,接着,就会有另一位人士被委以重任,但不久之后,这位曾被人们寄以厚望的主教练又重复了他的前任的经历,结局又将是“下课”,无论这位担纲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没有一人能逃脱这种中国足球铁定的“宿命”。从当年的苏永舜、曾雪麟、高丰文到后来的徐根宝、施拉普那再到最近的戚务生,都无人能幸免躲过,撤换教练似乎也就成了中国足球面对失败、化解矛盾、安慰球迷、应付上级唯一能够采取的办法了。

当然,这次率领国奥队参加九强赛的英国人霍顿最后结局也不会例外,尽管中国足协到目前为止仍在对他的去留问题闪烁其辞,但据传言,中国足协已内部圈定了国家队的过渡主帅,而且对未来的正选人物也在运作之中。中国足球就是这样,往往事先被认为是传言的事情到了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中国足球未来两年的走向: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一位水平比霍顿更高、声望比霍顿更强的人被宣布为新一届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上任之初,他还会像他的前任那样信誓旦旦地称,在他的率领下中国足球定会冲进2002年的世界杯决赛圈;随后,他也许还会在明年的亚洲杯等比赛上率队取得一个令中国足协满意的成绩。但是,就在他踌躇满志地冲击世界杯的途中再次失败,于是,他只好下课。

这些话很容易被理解为是对中国足球的诅咒,也可能被认为是对中国足球绝望的体现,但是,平心而论,对于经历了屡战屡败之后却仍不知道输在哪里的中国足球来讲,冲进世界杯,简直就是一种不现实的奢望。

十多年前,当苏永舜率队进军西班牙的希望破灭后,中国足球队被认为是非公平竞赛的受害者;接着,曾雪麟的那届国家队被香港队挡在了世界杯的门外又被认作是意外翻船;后来,高丰文和他队伍的“只差一步到罗马”是因为两个“黑色三分钟”;徐根宝兵败吉隆坡也是因为“西亚军团”联手对付我们;当戚务生在十强赛中失败后,又被认为是因为我们的实力处于亚洲二流。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地简单总结,终于导致了今天这种结果。这才是中国足球最大的悲哀。尽管在每次我们的队伍遭遇失败时大家都免不了要对执掌帅印的主教练进行一番铺天盖地的批评,而作为中国足球的决策者也就似乎很“顺乎民意”地对教练组进行一番改组。实际上,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中国足球每次冲击世界杯或奥运会时失利,在诸多客观因素的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一个至今仍不被绝大多数人认识到的深层原因,有人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寻找到并抓住了中国足球的这个“牛鼻子”,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出误区,从根本上实现质的变化。

在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之后,中国足球太需要一针强心剂了,每次失败之后,我们又会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于是乎,我们也很少能在失败之后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认真地总结和思考一下我们落后的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一次次的失败。

近二十来年,中国足坛所产生的“著名教练”之多肯定是其他任何项目都不可比拟的,其中的那几位被认为能力最强的都差不多执掌过国家队的帅印,但除了高丰文率队冲进过一次奥运会外,其余的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们于是又请来了德国人、英国人,甚至还将一群少年派到足球王国留学,但结果又是怎样呢?就算这次接替霍顿的将是一位名气更大、资历更老的外籍教练,谁又敢保证我们就一定能冲进2002年的世界杯呢?

中国足球的问题,表面在教练,而根子还在它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身上。戚务生在离开国家队主帅位置两年之后,终于意味深长地讲出了心里话:中国足球之所以还没有冲出亚洲,不应该将原因都归根于运气,其中的原因也许大家谁也没搞清楚,等大家把这个问题发现并且解决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中国足球始终徘徊在亚洲这个地域广大而水平低下的圈子里,像我们现在这样失败一次换一次教练只能是饮鸩止渴,关键是应该从以往的失败中找出落后以及失败的根结,这才是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与其将五十多位中国足坛的精英人物召集在一起为一个人的去留争论不休,还不如改变一下议题,大家共同为中国足球会诊,因为,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不光是中国足协的事,还应该是全体足球从业人员及广大球迷共同的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